陈寿所写的《三国志》是了解历史上关公最重要的正史文献。
《三国志》中将关公一生主要的事迹及其性格跃然于纸上:
关公英勇善战,重感情,讲信义,富贵不动心;另一方面又指出他意气用事,刚复自用,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。
品论古代伟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论述,民间所信仰的神,并非全来自于正史,充满了民间的生活文化。
一般人对于关羽的认知来自于三国演义,从「三国志」接近正史的论述,或从三国演义兼有戏剧性的艺术价值,无法解析关羽成为「神」受到民间的信仰的前因后果。
威镇乾坤第一功,
辕门画鼓响冬冬。
云长停盏施英勇,
酒当温时斩华雄。
关公在民间是圣,是神,确有令人崇敬之处。从《三国演义》深入品析,即使详细研读与关公相关章回,不管是桃园三结义,「酒当温时斩华雄」或者「千里护嫂寻兄」等等,仍然难与和遍布世界各地的「关庙」之多及香火之鼎盛相提并论。如何扣接在一起,成为本书论述的核心。
从关公个人难予解开谜底,唯一可以穷究的应该是「关公文化」。「关公文化」是有趣的「太极」,「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」,「精神文化」和「物质文化」是其两仪。
两仪生四象:
物质文化+物质文化
物质文化+精神文化
精神文化+物质文化
精神文化+精神文化
只有从《易经》的文化观点品论「关公文化」才能机会解开其谜底。
「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」,「关公文化」至少必须在这样的观点下,从八卦、六十四卦的智慧着眼,始能清晰的品论关公文化的始末。
八卦、六十四卦由天、地、人三才组成,就「关公」个人来说,是人,是圣,是神,从八卦文化的观点通俗的说是「地府、人间和天堂」。
施纯协和周谈辉是台湾师大工业教育系的同班同学,相交相知五十几年,专攻科技教育,既不是文化人,也非民俗专家,但有互补的个性和专长。尤其最近一起推动「创易文化」,无意间找到一个两人共同经营的园地。教育、科技与文化可以融合在一起,《易经》的智慧是其平台。
关羽以「关圣帝君」的名号,在民间受到膜拜,一般人对于他的推崇归纳起来有数点:
1.关公喜欢读书,所以能开拓生活的眼界,偏爱《春秋》,明辨忠奸,能够建立忠孝节义的生命智慧。
2.关公善尽分内的责任,其勇敢承担的态度,深入一般凡夫俗走卒的内心,得到民间的信仰。
3.民间崇拜关公表达正向的人生情操,甚获主政者之心意,大力提倡。
4.学习关公的一生,奉献无私的关怀,人人可以自信快乐的过一生。
《从易经观点品论关公文化》将把我们一辈子所学、所作、所为融合在一起。虽然无「历史」的绝对真实,不及民间文化的多采多姿,欠缺文学作品的艺术,但我们相信,有「创易文化」跨领域的成果。
希望我们的著作具《易经》开物成务的文化价值,兼有科技与人文综合在一起的教育观点。
关公确实有令人崇敬之处,我们已扼要归纳于上。民间崇拜关羽虽然有道理,仍然很难让你确切的明白。我们从《易经》的观点品析,或许更可言之成理。
壹、一部春秋,文武二圣
关公的画像,深植民间,阅读《春秋》,伴随青龙偃月刀。关公生前爱读《春秋》,死后被尊为武圣,与孔子并称「文武二圣」。
先武穆而神,大汉千古,大宋千古,
后文宣而圣,山东一人,山西一人。
武穆是南宋抗金名将,岳飞死后被道教封为神灵;因此有「大宋千古岳飞」,「大溪千古关羽」之说。文宣则是有「文宣王」之称的孔子。《易经》中有…。孔子在山东,关公在山西。
贰、武圣关公
「道天地将法」:跨领域知识为我所乐!
「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,不足以为道。」(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一章)老子谈「道」。对于「道」的认知不同,一般人的反应不一。
「道天地将法」,出自孙子「计篇」。
孙子曰:「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」
「道天地将法」我们将之分为两部分:「道法」和「天地将」,非仅论兵而已,申论国之所有大事。
「故经之以五,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道者,令民于上同意者也,可与之死,可与之生,民不诡也。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。地者,高下、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。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」
「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」五字《孙子》已有详解,只限于兵法;而我们之诠释,以哲学之高度为之:
1.第一字为道,第五字为法,中间为「天、地、将」三字。
2.「天、地、将」三字正是「天地人」在兵法上之具体陈述。天、地两字用法与《易经》相同,但不及《易经》之广度。
3.其中,「将」字指人,专指带兵的将领,《易经》泛指所有「人」。
4.《易经》在「天地人」之发挥上,首重「道」,后重「器」。
5.孙子兵法在「天地将」之经营上,首重「道」,后重「法」。
关公为武将,孙子兵法与《易经》融为一炉,品论关公文化时,更有画龙点睛之妙。
Master Mak 麥 釜 榮
+6011-1214 3468